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对分课堂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2日 字体大小:

一、什么是对分课堂教学法

对分课堂教学法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该教学法自提出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应用。对分课堂其实就是在时间上把教学分为三个过程,分别是课堂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课堂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教师讲授——Presentation:对分课堂不主张教师面面俱到地讲解书本理论与知识,而是要求教师在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精要式、概括式的讲解。

内化吸收——Assimilation:一般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通常会安排学生学习教材的内容、适当补充一些学习材料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课堂讨论——Discussion:在课堂讨论环节一般分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和教师点评三个部分。

二、对分课堂教学法的优势

目前,教学法的类型越来越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单一的讲授法,相较于此,对分课堂教学法的优势就明显突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发挥主动性的余地,多是教师一个人讲授。而在对分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给学生留了进一步主动探索的学习空间,这也就能够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

2、实现教师角色转型

在传统课堂的教学上,教师几乎把所有学习内容的工作都承担了,包括内容的准备、语言的组织、形式的呈现、关键词的解释等。而在对分课堂上,教师只需要把握精要,把其他内容留给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性教学所占比重大大降低,指导和引导性成分提升,教师的角色也从覆盖内容、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学习。

3、增加生生互动交流

在传统课堂下,教师讲授后学生各自学习,缺乏交流机会。对分课堂则把互动交流放到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是带着问题在上课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相互解答,共同进步。

三、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法时,教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师三个方面。首先,要备教材。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能够将课程所学内容按照深入浅出、提纲挈领地方式来讲授。其次,要备学生。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特点,提前将学生分组,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分实操。最后还要备教师自己。教师要真正认同对分课堂教学法的核心理念,理解对分课堂教学法的理论精髓,在课堂上充满热情与活力,感染和带动学生实施对分教学活动。

2、做好课中组织工作

对分课堂教学法将课堂分为教师主讲和学生扮演主角两个部分,后一部分时间虽然是学生扮演主角,但并不是说教师就什么都不用管了,相反,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把控课堂教学节奏。根据时间变化及时发布操作信号。其次,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教师要关注各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内化吸收环节督促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环节要防止个别同学出现偷懒不参与、不认真敷衍了事、不守课堂纪律等现象,及时予以介入引导,以避免在班级中形成不良的影响。

3、做好课后总结工作

首先,要积极开展课后反思。在每一次对分课堂教学实践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找出可取之处与不足,并在下一次对分课堂上及时改正。其次,要及时开展调查研究。要深入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对于应用该教学法的实际感受,并主动接收学生提出的宝贵意见。最后,还要积极与其它教学法进行比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教师因其知识背景的差异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加强沟通与交流,可以吸收其它教学方法的优点来进一步完善对分课堂教学法。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