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教学互动与反馈:BOPPPS教学模型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1日 来源: 网络 字体大小:

一、BOPPPS教学模型

BOPPPS教学模型的理论依据是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是其关注的重点,因此教学互动和反馈是其突出的特点。

“BOPPPS”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以有效教学设计著称,是一个强调学生参与和反馈的闭环教学过程模型。

1.Bridge-in 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承前启后;

2.Objective 目标:让学生知道该课程要到达的教学目标;

3.Pre-assessment 前测:知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4.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参与式学习:让学生多方位参与教学从而掌握 知识;

5.Post-assessment  后测检测:是否到达学习目标并对知识进行延展;

6.Summary 小结:总结知识点。


二、教学模型简介

1.课程引入(Bridge)

在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故事、问题以及热门话题等各种方式进行导入。引入方式要讲究技巧和方法,一定要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同时引入应该尽量简洁,重点是将本次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或者未来可能碰到的问题有效衔接起来。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引入应该简洁。重点是将本次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或者未来可能碰到的问题衔接起来。

常用导入方式:

(1)讲述法:承前启后

(2)提问法:从先备知识点到新知识点

(3)破冰法:说故事,开展小活动调动气氛

(4)媒介法:影像资料激发学习兴趣

作用: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了解课程主题、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知道课程的重要性

方法:新闻报道、议论点、惊人数据、有趣图片、经验故事、简短文字

2.学习目标(Objective)

该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明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通常可以通过板书、PPT等方式进行呈现。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素养和技能三个方面,目标设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目标明确(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适当(与课堂主题相关)、可达成(在学生能力范围以内)、可测量(设置评价指标)。

该模式强调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应包含以下的内容:

(1)明确指出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要点;

(2)对于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必须明确可测;

(3)学习后学生能自我评估是否达到了要求。

注意点:

(1)从学习者出发、数量不宜过多 2-4个

(2)学会使用行动动词、可达成、可评估

(3)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

3.课前摸底(Pre-assessment)

课前摸底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受训能力,了解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及先备知识,以便调整后续教学内容的深度及进度,让课程的目标更加聚焦。通常可以采用问答、小测验、集体讨论等方式进行课前摸底。如果教学内容远超学生已有的知识范围,容易使他们产生挫败感,丧失学习兴趣;如果讲授的知识,学生已经非常清楚,也会使他们感到无趣。

作用: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和先备知识

操作:是废物、选择、问答、分享,与教学目标相呼应,前测、后测对应效果尤佳

4.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教学模型最核心的理念,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讲清概念、重点、难点等主要知识点后,通过采用个人报告、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动手推算、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丰富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合作能力等素养的培养。参与式学习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常用的参与式学习组织形式包括: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动手推算、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

5.课后测验(Post-assessment)

课后测验是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重要环节。该阶段的目的是验收学习成果。要求在课后或者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估教学效果,通过回答问题、小测验、做习题、操作演示、汇报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反思诊改,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BOPPPS模型强调检测的及时性,即应该在课后或者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反思并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目标更易实现。

作用:评估学生学习结果、检视是否学习目标

类型:

知识理解:选择、是非、简答题

2.技能:考核表、展示、专业量表

3.态度价值:量表、反思日记、文章

6.总结 (Summary)

总结主要是归纳一节课的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引出下次课的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BOPPPS模型强调总结应该是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归纳。因此,总结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由学生自己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和重要内容,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

总结的目的在于通过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理清知识脉络,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BOPPPS模型更加强调由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通常可以让多个学生进行总结补充,然后教师再强调重点、难点。

作为一种注重教学互动和反思的闭环反馈课程设计模式,BOPPPS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及课堂组织时最为行之有效的设计模式之一。当然,在应用BOPPPS教学模型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方法上准确把握该模型的内涵,因时制宜,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身及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应用现状

“BOPPPS”教学模型最初由ISW(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坊)根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对教师的资格认证所创建,最初主要用于教师的技能培训使用,在培训过程中主要采用以教学实践为主的方式通过集中强化训练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北美高校教师技能培训过程中比较推崇的一种教学过程模型。

目前该模型已经被全世界超过33个国家引进采用,在全球超过100所大学和产业培训机构所推崇,其应用实践表明“BOPPPS”是一个“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已经开始在实际教学中引入“BOPPPS”教学模型,但更多的是与实际课程相结合的经验总结,该模型是一个能够帮助教师分解并分析教学过程、找出教学盲点、改善并提升教学成效的工具。

BOPPPS 模型的核心有两点:

一是强调学生全方位参与式学习而不只是听讲;

二是要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以调整后续教学活动以期 顺利达到教学 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这种模型,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 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BOPPPS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源于加拿大的教师技能培训,是一种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B-bridge in导入、O-Objective目标、P-pretest前测、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post assessment后测、S-summary总结。分为三段式教学:课前BOP、课中P和课后PS。

课前BOP指的是在正式上课前,教师把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到网上学习平台,让学生课前预学。其中B指的是引入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O指的是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这些知识能做什么,有什么用;P-pretest前测旨在测试学生线上预学的效果,方便教师进行课前学情分析,调整教学策略,确定教学重难点,精准进行因材施教。

在这个环节中,课前任务书的编写非常重要。课中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活动,老师起主导作用,注意教学步骤。

总的来说,教学步骤没有统一的格式,例如下列的图例,课中教学步骤为班前会、现场装、手动调、联调付;有的为一个字的步骤表示法如:导-学-练-展-结、启-授-练-评、导-仿-练-焊-评-研、学-练-仿-评、导-思-探-练-展、明-启-练-验,有的为两字,如:反馈-导入-发布-解决-互动-评价等等。

一般来说教学步骤用词能让评委一下看出授课的大致内容就成功了,否则就失败了。目前不大提倡用一个字来表示教学步骤,图1的步骤表示法比较受欢迎,因为评委一眼就可以看出课堂内容。课后PS指的是P-post assessment后测、S-summary总结。P-post assessment后测指的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检验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一般以学生完成线上线下作业来反馈教学效果。教师布置作业内容要涵盖教学目标,如知识理解型(知识目标)、应用分析型或技能传授型(技能目标)和态度价值型(素养目标)。S-summary总结指导是学生课后自己总结本次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应该加强哪方面的知识训练,总结学习收获,分享学习心得。法无定法。

BOPPPS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看各个老师的运用。但不管怎么操作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让课堂提质增效。


运用BOPPPS模型应注意的问题

1. 应用BOPPPS教学模型对教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理论功底要扎实,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 该教学模式的六要素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固定。根据教学经验,实际教学过程受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很难完全固定按这六个环节开展教学活动。

3. 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的共同重点是“教学反馈”。教师在课程设计中采用哪种教学形式的评价标准应该是能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深度,而这很大层度取决于师生之间能否通过及时、准确的“教学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同步,产生情感共鸣。



来源:新高教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