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借鉴国世界一流大学教学科研融合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师跨学科整合能力和产学研合作水平,增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2025年8月24-29日,学校组织了相关学院教学、科研骨干和管理人员赴新加坡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由张日新副校长带队,团队成员包括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等学院的骨干教师和领导以及科研管理部相关人员共28人。研学团队参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国立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新加坡国立大学商业分析中心(NUS-BAC)、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南洋理工大学创办的科技企业NANOSUN公司和标杆企业-腾讯新加坡总部等大学、基地和企业。
研学活动期间,8月25日上午,上午去南洋理工大学环境学院研学,孙德莱教授介绍纳米材料3D打印研发与应用情况报告,分析了新加坡在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深入探讨水资源管理、绿色技术创新及政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研发、学科建设、带研究生、政府项目、社会服务、企业应用等,研究应用领域涉及国计民生,成果丰富,孙教授也希望我们学校一起开展相关研究和应用,取得更大成果。
8月25日下午纳米材料3D打印的NANOSUN公司,听取相关技术报告并进行了技术交流,其中王安才总经理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创业过程、如何寻找项目、如何吸引风投、项目创业的要点:执行力、优秀产品、市场与利润成长空间等。这些给我们当前的产品研发带来很好的启示和榜样。提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耕廋田、进窄门、走暗路”突破技术壁垒,以求生存、求发展的理念值得思考借鉴。
8月26日新加坡政府创新创业园区,研学团队重点考察了其实践教学资源与设施以及创新孵化基地BLK71。新加坡国立大学拥有丰富且先进的实践教学资源,各类实验室、模拟中心等一应俱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学校建立了金融交易模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这里模拟真实的金融市场交易,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 BLK71为学生和创业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办公场地、资金支持、导师指导等。学校鼓励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商业项目,并通过创新孵化基地为他们提供创业的土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孵化平台,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和教师提供支持与帮助。高校与企业、投资机构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8月27日下午,研学团队参访了腾讯新加坡总部,腾讯向研学团队介绍了微信与WeChat的差异化运营,用“因地制宜”的国际化思路,精准抓住不同定位的客户群体需求,同时也强调了国际事业、谦虚心态与理念培养,也意识优秀企业不仅追求商业成功,更要肩负起满足时代需求,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8月28日上午,张日新副校长带队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商业大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承担政府和企业委托的各类科研项目,其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和校企合作,经常邀请银行、AI企业技术人员来中心交流,共同解决企业技术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商业数据中心向研学团队介绍了BAC硕士学制教育,BAC灵活学制与终生教育等有效举措给予我们硕士点建设提供了借鉴。
8月28日,唐露新主任联系了新加坡院士王郸维教授,并带队参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南洋理工机器人创新中心实验室,在参访过程中,王郸维教授向研学团队展示了其正在攻关的多项前沿技术,其中“大型工业环境下的局部定位系统”项目,改该系统利用创新的地磁场匹配技术,解决了GPS新号在港口集装箱“峡谷”等复杂环境中失效的痛点,实现了厘米级的精准定位。这些研究项目通过深度的科教融合以及广泛活动,为我校提供了解决“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
张日新副校长表示,此次研学活动围绕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跨学科资源整合等关键议题,团队深入研习国际一流大学的成熟模式与典型时间,为我校优化学科发展路径提供理论参考,同活动有助于教师将研学所得融入后续教学实践,将国际前沿理念、创新案例及文化体验带给学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稿件来源: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撰稿:陈焕裕、黄坚
图片:陈焕裕、黄坚
初审: 方富泽
复审: 程振锋
终审: 王益玲
广州理工学院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